落實三項措施,進一步理順工作體制。一是構建共同管理機制。先后推動成立市土地管理委員會,進一步規范全市建設用地報批與投放管理,確保合理用地;推動成立市征地拆遷安置整體推進辦,對全市重點項目征遷工作進行統籌安排,確保按時用地;進一步完善聯合執法機制,確保依法用地。二是落實耕保共同責任。由市政府與鄉鎮辦事處簽訂土地管理與耕地保護目標管理責任書,將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納入市級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三是加強部門協作聯動。由該局牽頭組織,加強與規劃、法院、公安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強化聯合執法機制,先后開展大規模的拆違行動15次,拆除違法建筑66處,面積5303平方米;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征遷訴訟案件30宗, 扎實推進集中整治非法采礦專項行動,共查處非法采礦點52個,關閉非法采礦點6家。
突出四個重點,進一步強化執法監管。為切實將違法占地建設行為消除在萌芽狀態,維護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 一是規范稅費征收。嚴格規范農民個人建房收費行為,從2014年起不再向基層國土資源所下達罰款任務,堅決杜絕“放水養魚”。二是加強動態巡查。對各類違法占地建設行為監管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制止、第一時間報告。三是加大執法力度。 對嚴重影響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侵占基本農田、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違法占地建設行為,該拆除的依法依程序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四是嚴肅工作紀律。明確凡因巡查、制止、報告不力等原因,在永久性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發生2宗 成型違法建筑物或在轄區內新增違法建設用地行為發生10處以上的,所長、分局長就地免職。
把握五個環節,進一步提高項目效益。出臺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辦法,嚴格把握好五個環節,確保項目取得實效。一是規劃設計階段。由土地開墾整理局會同規劃設計單位、所在鄉鎮人民政府一起廣泛征求項目所在村組的村民意見,綜合村民意見,因地制宜地開展土地開發整理。二是招投標階段。按省廳規定的要求,委托招投標單位在婁底市公共交易中心、婁底市國土資源局、漣源市紀委、檢察、發改委、財政的監督下開展,確保公開、公平、公正。三是實施階段。實施過程中,由所在鄉鎮的項目指揮部提供規劃設計圖紙、工程量清單、預算等資料,規定各村安排專人對工程質量進監督。公開舉報電話,以便于村民協助監督。四是驗收階段。項目的驗收必須在婁底市國土資源局組織,市農業局等部門指派專業技術人員參與下進行。五是后期管護階段。嚴格執行連續三年補助300元/畝/年的獎勵性措施,切實提高農民耕種積極性。
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隊伍素質。一是抓制度規范。從學習考勤、公務接待、車輛管理等內控制度,到首問責任制、內部會審制以及各項業務操作流程,進一步進行制度規范。二是抓學習教育。每周一下午,堅持由一把手主持,局班子成員輪流講課,組織全局干部職工,集中學習上級會議和文件精神。 三是抓廉政建設。堅持把開展黨風廉政建設貫穿國土資源管理全過程,做到同部署、同安排、同檢查、同考核,形成組織健全、目標明確、責任落實的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經營性土地招拍掛制度,土地整理開發等項目招投標程序,確保合法、公平、公正。四是成立作風建設巡查組,由局班子成員輪流帶隊,重點督查干部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五是抓人事管理。按照“三年可以動、五年應該動、八年必須動”的原則,對 90余名干部進行了崗位調整。六是抓服務質量。對所有審批事項進行梳理優化,審批時限較原來縮短一半。 組建行政審批股,實行一個窗口對外辦理審批事項,為行政相對人提供“一條龍”服務。(責任編輯:劉舒尹)
來源:漣源市人大辦公室
作者:黃偉廬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