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文風見作風——讀習總書記講話有感
來源:麻陽人大教工委
作者:羅云湘
編輯:redcloud
2016-07-24 03:33: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眾號二維碼
—分享—
近日,單位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習近平關于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論述摘編》,手捧習總書記的講話摘編,進行了認認真真的拜讀。除了在思想上受到了洗禮,情操上受到了陶冶之外,還被習總書記樸實無華的文風所深深折服。縱觀習總書記的講話,通篇的文風里滲透了平民化的精神,給人一種非常親切而又樸實無華的感覺。這里沒有玄奧的理論,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講話中通篇不乏形象生動的比喻,氣勢磅礴的排比。有時語言樸素的像一杯白開水,有時又引經據典,援古論今,發人深省。他講話善用巧用成語、俗語、大眾語、平民語,體現了一種干練簡潔的文風。字里行間處處寓空洞說教于詼諧幽默之中,娓娓而談中蘊含了光芒四射的哲理和睿智。在這里,我們所看到的不是假大空、長繁冗的官樣文章,而是一種最接地氣的群眾化平民化文風。這里不妨例舉其中的一些片言只語加以解讀. 一、善用比喻。習總書記在描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時,用了一個非常貼近生活的比喻,那就是“中國夢”。一個簡簡單單的詞概括了13億中國人民的美好信念和追求。在談到反腐的時候,習總書記又反復強調,要“老虎”、“蒼蠅”一起打。這兩個形象的比喻,表達了人們對腐敗分子的深惡痛絕。如今“老虎”、“蒼蠅”已成了腐敗分子的代名詞。尤其是習總書記在談到反對“四風”的時候,他連用了四個比喻,即“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在談到“照鏡子”時說:“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志總是自我感覺良好,懶得照鏡子;有的同志明知自己有問題,怕照鏡子;有的同志只看到自己光鮮的一面,習慣于化妝后才照鏡子;••••••”。在談到“正衣冠”時說:“正衣冠往往一天一次不夠,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在談到“洗洗澡”時說:“人每天都在接觸灰塵,所以要經常洗澡,打點肥皂,用絲瓜瓤搓一搓,用水沖一沖,洗干凈了,就神清氣爽了。”在談到“治治病”時說:“人的身體有了毛病,就要看醫生,就要打針吃藥,重了還要動手術。••••••”。習總書記拿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識作比喻,生動形象的告訴人們應該如何去反對“四風”,比單純的說教更讓人易于接受。二、巧用排比。仔細瀏覽了一下,習總書記的講話很多處都運用了排比的句式。比如,在談到市縣領導干部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時,他一連用了九個“有的”。通過這個排比句式,列舉了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種種表現,給那些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人做了個形象的畫像。在談到“四風”問題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的表現時,他又連用了七個“有的”,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四風”的面面觀。這種排比句式的運用,體現了習總書記調查問題的深入,剖析問題的深刻。也讓人看到了“四風”的危害之大,我們面臨的形勢之嚴峻。三、引經據典。通覽習總書記的講話,經典故事、經典名言的援引無處不在。古人講得好:“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這些經典的援引,往往一句話,就用極節儉的筆墨,闡釋了復雜的大道理。比如,他在提醒共產黨人不要人心向背、失去民心時,他援引了“霸王別姬”的歷史典故。在談到共產黨人要公私分明時,他引用了古人語“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在提醒黨員干部要開門搞活動時,又引用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四、活用成語、俗語。成語、俗語是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是對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濃縮。習總書記的講話時時處處可見成語、俗語的影子。比如在談到奢靡之風的表現時,他一口氣用了“樂不思蜀”、“流連忘返”、“朝歌夜弦”、“醉生夢死”、“揮金如土”五個成語。這五個成語的連用,加深了人們對奢靡之風的深惡痛絕。在談到有些共產黨員缺少理想信念時,他用了“缺鈣”、“軟骨病”等俗語,既言簡意賅,又非常之貼近生活。在說到如何開好民主生活會時,他用了“紅紅臉、出出汗”這樣非常樸實的百姓口頭語,平淡中見深刻。當然,習總書記的講話所體現的文風遠遠不止這些。然而窺一豹可見一斑,觀文風如見作風。我們從習總書記的文風里,不難看到一個政治家貼近生活、貼近百姓的博大情懷。習總書記的這種文風實際上就是對他所倡導的群眾路線的最好注釋。 (責任編輯:劉舒尹)
來源:麻陽人大教工委
作者:羅云湘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