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呂本中的《官箴》中有兩段文字,令古往今來為政者所銘記于心。其中之一: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其中之二: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兄長,與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愛百姓如妻子,處官事如家事,然后為能盡吾之心。拆開《官箴》中的官字和箴字,我們不難發現,“官”頭上戴有一頂大蓋帽,下面張著兩張口,并且以筆直的一豎連接著。這就是說,“官”頭戴什么樣的帽,就得一秉至公地為“什么樣的它”說話、為“什么樣的它”執政。今天,做為共產黨員的領導干部,戴著人民國徽的帽,則就應該大公無私地為人民多說些話,為人民多做些事,這樣的官就象“官”,否則忘了頭上帽或少了一張口,何象是“官”呵。再看“箴”字,是勸告,勸戒。
我們仔細思考,無論是來源于呂本中《官箴》中“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還是曾國藩日記中的“清、慎、勤”,都與正在開展的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著一脈相承的精神內涵。清就是清正廉明;慎就是求真務實;勤就是勤政為民。為民務實清廉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為民是根本、務實是基礎、清廉是本色。從在整體中的作用看,為民是核心、務實是關鍵、清廉是保證。
為民,就是為人民服務、執政為民。這是黨的根本立場、根本價值取向。為民,不僅要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而且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讓人民依法充分行使政治權利,享受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群眾工作是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經常性工作。黨的十八大進一步確定,“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人民滿意是評價我們工作的最終標準。
務實就是求真務實,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求真務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求真務實是我們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作風上的體現,是實現黨的現實目標和遠大理想的作風保證。求真務實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求真才能客觀地認識世界、把握規律;務實才能把計劃變成行動、把理想變為現實。求真務實是一切優良作風存在的基礎,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等作風的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我們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關鍵在落實”。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是對千百年來治國理政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靠務實來踐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靠務實來貫徹,前進中的重重難關靠務實來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靠務實來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靠實踐來檢驗和發展。
清廉就是清正廉潔、公正廉明。清廉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黨的執政地位來自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執政黨及其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主權在民,人民是權力主體。因此,“任何人都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任何人行使權力都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黨章明確規定,清正廉潔是黨員領導干部必備條件之一,是每個黨員都應該具備的品格。清廉是為民、務實的保證。只有堅守清廉,為民才能完全徹底;務實才能利國利民。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涵蓋了為民務實清廉的全部內容,是貫穿于其中的一條紅線,使三者成為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為貫徹落實群眾路線提供了正確目標和作風保障。我們黨的最大優勢是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執政黨的最大危險是脫離人民群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指出的那樣,不良風氣像一道無形的墻,把黨和人民群眾隔離開來。任憑消極腐敗現象蔓延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永遠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人心向背關系著一個政權的生死存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執政者的根基。在全黨上下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每一個共產黨員要牢記“清、慎、勤”三字,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中。(責任編輯:劉舒尹)
來源:漣源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作者:黃偉廬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