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深化改革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經過35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然成為“世界引擎”。但是,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已在降低,傳統的發展方式已經不可持續。在經濟方面迫切需要增強發展后勁;在政治方面迫切需要推動體制創新;在社會管理方面迫切需要化解突出矛盾;在文化發展方面迫切需要激發創新活力;在生態環境方面迫切需要健全法律保障……這一切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緊迫的要求。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內容和總體思路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是要進一步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同時還要把握六個“緊緊圍繞”。一是經濟體制改革,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二是政治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三是文化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四是社會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五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六是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三、人大工作應服務于改革大局,成為改革的有力推手
1、人大立法要為改革提供法制保障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解決的問題格外艱巨,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體制機制的頑瘴痼疾、利益固化的藩籬,都是迫切需要改革的難題。《決定》所開出的龐大“改革清單”,有不少都必須通過現行法制的廢、改、立才能得以實施。比如,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改革目標,要求盡快完善生態和資源法制的建設;深化財稅體制的改革任務,要求加速推進財政、稅收立法,真正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司法改革、人權保障領域的諸多改革意向,同樣涉及到法制更新。
2、人大監督要緊扣改革主題
要堅持把推進改革發展作為人大監督工作的著力點,以監督法為指導,堅持寓支持于監督之中的原則,完善機制,善于監督,努力提高監督實效。重點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監督工作。一是緊密結合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強對經濟體制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監督,督促政府積極***改革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增創發展的新優勢。二要緊緊抓住改革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支持政府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進行政管理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從制度上、源頭上支持和推動“一府兩院”改進工作,建立健全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三要始終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綜合運用各種監督方式,督促政府進一步集中人力財力和公共資源,著力解決突出的基本民生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群眾。
3、人大決定要為改革提供決策依據
要進一步健全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正確處理黨委決策權和人大決定權的關系,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事項以及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改進審議方式,集中各方面的智慧,通過法定程序,適時作出決議、決定,切實把黨的主張和決策,通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意志和人民的自覺行動,把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眾志成城促改革、謀發展。
4、人大工作者要成為改革的引領者
人大工作者不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直接推動者,更應該是引領者和排頭兵。要立足本職,發揮作用,幫助政府推進工作,為深化改革作出貢獻。要組織好代表視察和調研。要督促落實代表所提的相關議案建議。要充分發揮廣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責任編輯:劉舒尹)
來源:麻陽人大教工委
作者:羅云湘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