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勤聽民聲。人大代表要充分利用工作在一線,生活在基層,具有接觸群眾廣泛、溝通群眾方便、聯系群眾密切的優勢,愿聽、會聽、常聽群眾的呼聲和心聲,不僅要聽得見,還要聽得進;不僅要聽表揚聲、肯定聲、鼓勵聲,還要多聽矛盾聲、困難聲、牢騷聲,真正知曉群眾意愿,清楚群眾疾苦,把握群眾脈搏。
二要善代民言。為民代言并不是做簡單的“傳聲筒”,而要做理性的“過濾器”,在了解上情與下情、民情與政情、國情與社情的基礎上,深入分析研究,精心概括提煉,既真實反映廣大群眾的意愿和要求,為維護群眾利益諫諍言;又提出排解民憂民難的“妙劑良方”,為推動解決民生問題獻良策。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人代會上,眾多人大代表對社會保障、房價物價、看病入學、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非常關注,提出、提交了不少建議與議案,充分體現了人大代表為民呼吁謀利的真摯情懷。
三要紓解民怨。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體制轉軌時期,各種矛盾和沖突日益凸顯,老百姓產生怨言怨氣也不可避免。人大代表既要用足用好法律賦予的職責權利,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愿,督促有關部門協調解決群眾遇到的實際問題;又要借助自身在群眾中的威望和影響力,多做理順情緒的工作,多做疏導化淤的事情,特別是要引導群眾通過正當渠道、法律形式表達利益訴求、維護自身權益,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成為促和諧、保穩定的重要力量。
四要樂辦民事。人大代表大都是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骨干精英,不僅要履行好代表職責,還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勢,開展科技、文化、教育、衛生、法律等方面的服務活動,主動為民釋疑解惑,積極幫民排憂解難;企業界代表還應憑借自身的實力和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伸出援助之手,開展扶貧濟困、捐資助學、修橋輔路等公益事業活動,以實際行動推動解決民生問題,展示人大代表一心一意為民、盡快盡責護民、實實在在利民的良好形象。(責任編輯:劉舒尹)
作者:張亞琴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