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兩級成立了專門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編制了《湖南省石門縣羅坪鄉土家族特色村寨長梯隘村保護和發展總體規劃》,制定了長梯隘村民居改造、產業發展、特色文化傳承和保護方案。按照總體規劃要求,每年領導小組召開專門會議,對工作任務進行分解,并牽頭分步組織實施。縣鄉兩級積極整合項目資源,保證村寨建設資金,并嚴格按照規定將資金用于少數民族發展。
圍繞項目建設做文章,著力推進實力型村寨建設。羅坪鄉先后投資200多萬元,在長梯隘村硬化道路9公里,同時,群眾積極參與,義務投勞6000個,新建村組道路7公里。該村黨員義務當起護路員,每人負責一路段,有效養護了農村公路。當前長梯隘村徹底改善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背簍滿山行”的歷史。三年來,政府共投資40多萬元鋪設了8公里安飲管道,建成了集中供水的自來水管網,解決了村寨周邊近2000人的飲水問題;新建沼氣池250口,大力推進改水、改廁,實行人、畜生活分離,集中綠化、美化、亮化村寨中心道路;新建移動基站1座,廣播電視入戶率達到100%,移動、固定電話90%覆蓋。
圍繞“兩葉”產業做文章,著力推進綠色型村寨建設。 為加大對該村茶葉發展的投入,政府補貼10萬元,啟動衙門口至楊家臺道路沿線近300畝有機茶園規模化建設工程。每年都對茶農進行科技培訓,嚴格控制農殘,引導本村茶葉種植戶走與本鄉茶葉龍頭企業安溪茶業有限公司實行“公司+農戶”的現代經營模式,提高了茶葉單產收益,提升了茶葉品質。今年該村又新擴良種茶園200畝,全村茶園面積穩定在1400畝,年創收 260多萬元。 煙葉產業不斷進步。該村的煙葉發展走規模化發展道路,近年來向上爭取資金50萬元,對煙電進行升級改造和煙地的道路拓寬整固,并新建了18棟烤房。該村煙業面積突破1200畝,年產值達230萬元,涌現出10畝以上的大戶40個,20畝以上的大戶10個,30畝以上的大戶2個,尤其是長梯隘村第八組被常德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烤煙第一組”的榮譽稱號。
圍繞旅游開發做文章,著力推進旅游型村寨建設。加強了主要景點的挖掘和開發。投資800多萬元建成了極富特色的土家傳統木質雙層吊腳樓天井屋——“銀杏客棧”,“劉海客棧”;投入近10萬元,安裝了20盞太陽能路燈;投資28萬元初步完成了天目洞的開發,安裝了燈光,鋪設了游道;投入近6000個義務工完成了200余畝青石林的清理;投入30多萬元開發了紅石林景區;新建了2座觀云亭;投入50多萬元啟動了400畝野生櫻桃園的建設,完成了前期移植;啟動了東湖、西湖的恢復工作,東湖現已完工蓄水;啟動了“觀猴峽”的建設。加強了長梯隘旅游名片的打造。2013年7月25日,以長梯隘村旅游發展為核心的《羅坪鄉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順利通過。2013年完成了以長梯隘為核心的 “壺瓶山-羅坪”省級地質公園申報工作。加強了特色旅游基地的建設。先后建設了茶歌走廊,邀請游客與群眾一起種茶、采茶、制茶;開發了浪漫櫻桃園,賞櫻花、品櫻桃;保留了石磨、石磙等原始農用工具,供游客觀賞和操作;發展了特色農家樂,由游客自行在農家菜園摘菜、農家廚房炒菜,親自體驗,感受參與的樂趣。打造了探險極限運動基地---巖子口大峽谷。2013年伍家山至兩河口的通道建成,近3000名戶外極限運動者慕名而來,自帶帳篷,開展峽谷攀巖、野漂等戶外活動,體驗峽谷風光。打造了攝影寫生基地。2012年湖南省攝影家協會攝影基地落戶羅坪,羅坪應勢舉辦了天畫羅坪攝影大獎賽,2013年7月5日進行了評獎,9月30日在長沙舉辦攝影大賽作品展覽,對于獲獎作品編制畫冊。通過不斷宣傳,2013年來長梯隘攝影寫生愛好者達20000多人。加強了民族旅游產品的培育。鼓勵居民保留石磨、石磙等原始農用工具,供游客觀賞和操作;加大有機茶、土家臘肉、龍頭竹、百果、紅薯粉絲、山竹筍、魔芋豆腐、葛粉、野味等土家風味食品的特色制作力度,政府每年拿出15-20萬元用于對規模較大的民族產品加工戶進行獎勵。
圍繞民俗文化做文章,著力推進文化型村寨建設。2013年羅坪鄉推廣了土家服飾,鄉政府牽頭聘請專門的土家民俗文化研究者設計原汁原味的土家服飾,并分期進行制作,進入羅坪,土家傳統服飾已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狠抓了土家民居的改造。鄉里成立了特色民居改造領導小組,建立了村干部包戶制度,要求包戶干部做到“三到戶”,即宣傳到戶、指導到戶、規定的時間進戶。組織改造戶到湖北白石鄉參觀學習,提高民眾民宅的保護意識。實行民居保留補貼制度,對于新建房的,鼓勵村民將舊房子予以保留,由鄉村兩級按照老房子的面積給予補貼。實行改造補貼制度(每戶補貼改造費用的30%),啟動了榔樹埡小區和百戶寨兩個特色村寨小區的建設,現已有13棟木質吊腳樓基本改造完工。啟動了銀杏客棧周圍的土家百戶寨建設,統一了風格。狠抓了民俗文化挖掘與保護。長梯隘村擁有山歌、土地戲、楊花柳、九子鞭、秧歌舞、圍鼓、日鼓、夜鼓、漁鼓、舞龍、玩獅、劃采蓮船等民間藝術文化,尤其是山歌,普及率很高。為使這些經典的民俗文化得到有效地傳承,鄉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領導小組,對所有健在的民間藝人都進行了登記造冊,對部分的山歌進行了錄音,所有的歌詞都形成了文字材料保存歸檔,使山歌藝術能夠世世代代流傳下去。通過近幾年的的努力搜集、挖掘、搶救,整理山歌、日鼓、夜鼓、傳說等281篇,達11萬字。今年,首次在全鄉經濟工作會議上對12名民間文化藝人進行表彰。狠抓了民俗文化陣地建設。鄉政府投入60萬元,高標準規劃了民俗文化活動廣場,廣場面積約10畝,依山傍水,環境優美。2012年政府購置了電子顯示屏、高質量音響等設備,用于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每年在財政預算中列入文體經費3萬元,用于支持長梯隘村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團添置服裝、道具等,壯大該村藝術團的實力。在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的全市百團大賽中,以村寨民間藝人為主體組成的羅坪民俗藝術團均進入決賽,并獲得全市二等獎、三等獎的好成績。村寨4個民間藝人表演的傳承民俗節目薅草鑼鼓獲得歡樂瀟湘群眾文藝節目二等獎,還應邀到北京進行演出。狠抓民俗文化的傳承。成立鄉本級民俗文化藝術團,用于長梯隘生態旅游民俗節目表演;鼓勵支持該村民間藝術組織發展,多次邀請縣級以上專業教師現場執教、聘請本地功底扎實的“傳承人”傳授技藝;開展了“民俗文化進校園活動”、“民俗文化普及培訓活動”,聘請縣文化館、老干局老師面對面執教,使長梯隘村山歌、九子鞭、擺手舞、薅草鑼鼓等11項傳統民俗文藝在學校、群眾中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與發展。每年鄉里舉辦一屆農民文化藝術節,傳承和發揚民俗文化。同時該村藝術團經常在傳統節慶日子里開展文藝活動,用本土元素、本土語言、本土演員來詮釋民俗文化,提升群眾對民俗文化的認識,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圍繞民族團結進步做文章,大力建設和諧型村寨。三年來,長梯隘村共發展35歲以下少數民族黨員7名;認真落實了村組干部待遇,按每人每年800元的標準對組長進行待遇補貼,同時對特困黨員積極提供了必要的援助,使基層組織富有戰斗力。實行村級目標管理責任制,推廣實施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落實民主集中制,將民族團結內容寫進村規民約等,使基層組織富有凝聚力。每年政府組織舉辦一次民俗文化藝術節,全鄉境內的包括土家、白、苗族等7個民族群眾踴躍參與,加強了民族間交流和溝通,使基層組織更有號召力。每年對照鄉村兩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方案,政府牽頭組織開展一次民族團結進步評比、文明家庭評比活動,對獲獎的家庭、人員進行表彰,營造了較好的創建氛圍,促進了一方的和諧。
近三年來,每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村寨經濟已經躍居全鄉第二,僅次于集鎮所在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005元。茶葉、烤煙兩大傳統產業穩步提質,產值逐年增加。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小型的民辦產業慢慢興起,涌現了一批發家致富的典型:2011年新年,湖南衛視到村寨拍攝了《美麗馨年.湖南石門羅坪土家族過趕年 》的節目,2012年5月,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消費主張》欄目組來到長梯隘村,以山歌牽出美食來為題,拍攝羅坪的特色民俗文化節目、土家美食的制作等,向社會廣泛推介土家山寨和土家習俗。2012年6月,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城市1對1》以傳承城市民族風為題,就湖南石門縣和臺灣南投縣兩地的民族文化對接進行拍攝宣傳,其中石門縣主要是展示土家文化,石門文化所有外景均在村寨取景,節目中展示了土家山歌和舞蹈。2013年中央九套紀實頻道《行走的餐桌常德篇》石門美食的拍攝在村寨進行,2013年常德電視臺《幸福家園—美麗鄉村行》來到村寨進行了專題拍攝,節目充分展示了村寨優美的自然風貌,古樸的民俗風情和韻味的土家文化,在全市反響較好。在2013年12月全市舉辦的美麗鄉村評選中,羅坪鄉一舉獲得全市最美民俗鄉鎮。
近年來不少藝術家來到村寨。2011年8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劉波赴來到村寨寫生9天。2012年8月6日至8日,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吳碧霞帶領中國音樂學院師生一行10人來到村寨考察調研土家民歌民俗文化,高度贊揚村寨土家民族民俗文化底蘊深厚,傳承發展工作出色。2012年9月8日,湖南省攝影家協會攝影基地成功落戶村寨。(責任編輯:劉舒尹)
作者:馬攸君 羅坪鄉政府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