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何香久提交了一份“大幅提高公務員工資,尤其是基層公務員工資”的建議,結果從“沙發、板凳”到“蒲團、地板、……”全是唾沫星子,“呸呸”之聲不絕于耳。
為何會有這樣的現象呢?我覺得主要是特權階層、特權部門、特權職位的“豪門”生活強烈刺激了社會的視角神經,撩動了積淀在人們心海中的“痛”,從而導致他們情緒激昂、劍走偏鋒地對公務員良莠不分,一概罵煞、棒喝。佛家講究一個“緣”字,倘若真正追究“罵煞、棒喝”的緣起,我想應該是“特權”種下的“惡”,是“特權紅利”所產生的一個負面溢出效應。
其實,公務員的工資待遇確實存在地域、層級、部門的差別,如東部與中西部地區、上級部門與基層單位、壟斷部門與競爭部門的差別還是蠻大的,某些地方和部門的工資待遇也確實亟待提高。但是,當下如果不對“特權土壤”進行改良,不對“板結”的土壤重新翻耕,不噴灑“殺蟲劑”,土壤中的“蛀蟲”就會越來越多,改革的紅利終將被特權一族鯨吞殆盡,導致的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蛀蟲”恣意妄為,無非是“土壤”中有適宜其生長的“溫度”、“水分”和“空氣”等因素,所以改良“土壤”就要打破“適宜”度,破壞平衡因子,使其無法猖獗、繁衍。
首先,強化部門內部機制建設。用合法、合理的機制堵塞“特權”可鉆之“洞”,讓其無處伸手,讓其“伸手必被捉”。比如:石門縣人大針對“四風”問題就重新立規建制,力圖從源頭上防治“特權”。按程序制定好的《石門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規程》,對縣人大常委會機關近年來的各項管理制度進行了梳理,適用的堅持,不適用的廢止,失效的及時公布,需要完善的盡快完善,需要建立的盡快建立。堅持邊學邊改、邊改邊立、邊立邊報,將建章立制貫穿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
其次,加強個人“精神”營養。唐太宗李世民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石門人大為了防止“特權土壤”變肥,為了革除“四風”陋習,達到“撣灰”、“治病”之目的,組織機關黨員干部觀看了電影《生死牛玉儒》、《焦裕祿》、《楊善洲》。對照英雄找差距,少問別人為什么,多問自己憑什么。只有當一個人的精神富裕起來的時候,他才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此外,還要暢通監督渠道。讓老百姓的慧眼鎖定“特權土壤”,叫“特權”無處遁形,即使換了“馬甲”亦枉然。比如石門縣人大就始終把“面對面”與“背靠背”、“個別聽”與“集體談”、“走進群眾聽”與“組織群眾評”結合在一起,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群眾意見暢達機制。“特權土壤”在這里變瘦乃至消亡是必然趨勢,因為它已經無法尋找到其它路徑依賴。
現代社會是一個資訊極其暢通的社會,人人都有自己對事物的認識與判斷,人人都是一個“自媒體”、一個“新聞人”,對于來自于某處某人的觀點,他不但不會照單全收,而且還會利用“自媒體”來據理抗爭,所以改良“特權土壤”,創建和諧社會,真乃所謂“華山論劍,寶刀出鞘正當時”。讓我們對“特權土壤”大膽“改良”吧!只有當“特權”的“第三只手”斬斷以后,相信社會激昂的情緒才會得到安置,民眾對公務員的認識也自然會回歸理性。(責任編輯:劉舒尹)
為何會有這樣的現象呢?我覺得主要是特權階層、特權部門、特權職位的“豪門”生活強烈刺激了社會的視角神經,撩動了積淀在人們心海中的“痛”,從而導致他們情緒激昂、劍走偏鋒地對公務員良莠不分,一概罵煞、棒喝。佛家講究一個“緣”字,倘若真正追究“罵煞、棒喝”的緣起,我想應該是“特權”種下的“惡”,是“特權紅利”所產生的一個負面溢出效應。
其實,公務員的工資待遇確實存在地域、層級、部門的差別,如東部與中西部地區、上級部門與基層單位、壟斷部門與競爭部門的差別還是蠻大的,某些地方和部門的工資待遇也確實亟待提高。但是,當下如果不對“特權土壤”進行改良,不對“板結”的土壤重新翻耕,不噴灑“殺蟲劑”,土壤中的“蛀蟲”就會越來越多,改革的紅利終將被特權一族鯨吞殆盡,導致的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蛀蟲”恣意妄為,無非是“土壤”中有適宜其生長的“溫度”、“水分”和“空氣”等因素,所以改良“土壤”就要打破“適宜”度,破壞平衡因子,使其無法猖獗、繁衍。
首先,強化部門內部機制建設。用合法、合理的機制堵塞“特權”可鉆之“洞”,讓其無處伸手,讓其“伸手必被捉”。比如:石門縣人大針對“四風”問題就重新立規建制,力圖從源頭上防治“特權”。按程序制定好的《石門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規程》,對縣人大常委會機關近年來的各項管理制度進行了梳理,適用的堅持,不適用的廢止,失效的及時公布,需要完善的盡快完善,需要建立的盡快建立。堅持邊學邊改、邊改邊立、邊立邊報,將建章立制貫穿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
其次,加強個人“精神”營養。唐太宗李世民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石門人大為了防止“特權土壤”變肥,為了革除“四風”陋習,達到“撣灰”、“治病”之目的,組織機關黨員干部觀看了電影《生死牛玉儒》、《焦裕祿》、《楊善洲》。對照英雄找差距,少問別人為什么,多問自己憑什么。只有當一個人的精神富裕起來的時候,他才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此外,還要暢通監督渠道。讓老百姓的慧眼鎖定“特權土壤”,叫“特權”無處遁形,即使換了“馬甲”亦枉然。比如石門縣人大就始終把“面對面”與“背靠背”、“個別聽”與“集體談”、“走進群眾聽”與“組織群眾評”結合在一起,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群眾意見暢達機制。“特權土壤”在這里變瘦乃至消亡是必然趨勢,因為它已經無法尋找到其它路徑依賴。
現代社會是一個資訊極其暢通的社會,人人都有自己對事物的認識與判斷,人人都是一個“自媒體”、一個“新聞人”,對于來自于某處某人的觀點,他不但不會照單全收,而且還會利用“自媒體”來據理抗爭,所以改良“特權土壤”,創建和諧社會,真乃所謂“華山論劍,寶刀出鞘正當時”。讓我們對“特權土壤”大膽“改良”吧!只有當“特權”的“第三只手”斬斷以后,相信社會激昂的情緒才會得到安置,民眾對公務員的認識也自然會回歸理性。(責任編輯:劉舒尹)
作者:肖建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