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光,男,漢族,1952年7月出生,1971年7月入黨,1991年至今任桂東縣貝溪鄉南邊村黨支部書記,連續當選為桂東縣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第十四屆人大代表,200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二十多年來,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默默耕耘在南邊村,一心為民,為南邊村的發展嘔心瀝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發展農業產業,促進全村經濟快速發展
農民要想富,首先就是要抓產業發展。南邊村前幾年在產業方面雖有成就,但效果一般,原因是銷路不暢。針對這個情況,李運光采取“調”和“活”的方法。“調”就是把原來種植甜玉米的一班農田調整改成花卉苗圃基地,這樣農田就有了固定的收入,群眾還可以在家里打零工增加收入,兩年來,南邊村的花卉苗木從100余畝發展到了300多畝,人平純收入增加150多元。“活”就是成立了一個農業專業合作社,與汝城、郴州的老板聯營,把南邊村的甜玉米、花豆、白扁豆銷往廣東、云南、湖北、上海等地,2012年生產的甜玉米就銷售了6萬多斤,2013年銷售了7萬多斤。銷售路子活了,產業發展了,老百姓樂了。對比2010、2011年,2012年南邊村群眾在產業這塊人平純收入凈增300多元。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造福一方百姓
李運光在再一次被選為縣代表后,沒有沾沾自喜,更多的是走村入戶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廣大群眾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建議和意見。面對群眾的強烈愿望,他十幾次上桂東爭取項目和資金,爭取了上級資金19萬元硬化了富坳、排倒、中盈、石園、沖里5個組的組級公路,合計里程4200多米;爭取上級資金10萬余元,組織群眾投工投勞整修沖里等3處河堤、800米水渠,保證了群眾的方便出行和基本農田灌溉問題。
深入群眾,時刻把老百姓的事裝在心坎里
李運光常講“我是一名人大代表,來自于群眾,就應該把老百姓的事裝在心坎上,不辜負人民的囑托”。他不但是這樣講,而且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全村272戶,哪一戶群眾生活困難,急待需要扶助,哪一戶有什么特長,哪一戶有什么能力,能夠辦成什么事,他都了解得一清二楚。黃家組村民郭子南患精神病10多年,生活無依無靠,李運光親自登門,幫其寫好報告,動員組民寫好撫養協議,積極申報并通過審批將其列為五保供養對象。排倒組組民郭根彪的女兒患先天性心臟病,藥費花了幾萬元,病情無好轉,李運光自掏車旅費,幫他聯系醫生,幫他找縣婦聯,為其排憂解難。郭根彪逢人總是說:“李代表不是我們的親人,卻勝似親人。”
忘我工作,全身心投入高速建設
在岳汝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李運光充分利用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從紅線放樣階段開始,李運光組織村民們配合工作組加班加點,放線挖溝長達6356米,確保了紅線放樣挖溝按時保質完成;實物調查階段,他與外業工作隊一起丈量房屋、林地,清點農作物、墳墓,在出現權屬界定不明確而發生爭執時,他第一個出現在現場,解矛盾、化糾紛,為實物丈量工作減少阻力;在南邊村進行征地拆遷協議簽訂時,由于個別群眾與業主單位關系不能及時理順,有關征地占地賠償問題沒有達成共識和妥善解決,李運光便主動動員村支兩委認真學習有關文件,領會相關政策精神,奔走于業主單位和群眾之間,反復解釋,耐心為雙方協調具體事宜。全村的征地拆遷、征地款的發放、臨時用地、清表工作等都全部到位,確保了高速公路的施工順利進行。
“老牛自知夕陽晚 ,不用揚鞭自奮蹄”。李運光就是一頭老黃牛,把堅實的犁頭耕入故鄉的熱土,讓松軟的土地結出累累碩果,他用康健的身軀駕起“為民”的車轅,載著人民的信任和贊譽不斷前行……(責任編輯:陳柳)
來源:桂東人大
作者:鄭曉敏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