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3日在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
省教育廳廳長王柯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就全省義務教育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基本情況
2012年,全省共有初中3296所,小學10165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684.9萬人,其中小學在校學生473.79萬人,初中211.11萬人,學生規模在全國分別排第6、第7位。
全省有小學專任教師24.69萬人,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9.93%,高于全國0.13個百分點;初中專任教師17.12萬人,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8.56%,略低于全國99.12%的水平。
2006年以來,全省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其中2012年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5%,與全國水平一致;初中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99.81%,略高于全國水平;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到97.58%,比全國水平高5.78個百分點;初中升高中階段的升學率為90.99%,比全國水平高2.59個百分點。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義務教育重中之重地位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
二、主要做法育,堅持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一方面著力“普九”鞏固提高,另一方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了全省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明確發展目標,健全責任體系。省委、省政府先后頒發《關于建設教育強省的決定》和《建設教育強省規劃綱要》,將義務教育發展納入整體規劃,提出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計劃和合格學校建設計劃。省政府出臺《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多次召開工作推進會,明確了義務教育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以及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保障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責任。
二是多渠道加大投入,夯實發展基礎。近年來,財政部門積極落實建設教育強省有關投入政策和國家4%的分解任務,努力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分別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三稅”總額的3%征收教育費附加、2%征收地方教育費附加;積極落實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總額的15%-20%、土地出讓收益的10%用于教育的政策;廣泛爭取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關心支持,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全省義務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2年,我省財政教育支出667.6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16.8%;全省用于義務教育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99.35億元,占全省財政性教育經費的62.29%,其中預算內教育經費283.68億元,占全省預算內教育經費的63.81%。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基礎上,認真化解全省義務教育負債。2008年以來,全省共化解義務教育負債64億元(其中農村“普九”債務47億元)。
三是統籌各方面力量,形成發展合力。政府統籌,部門協調,社會各方面配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在全國率先明確“民辦學校是民辦事業單位”的發展理念,省教育廳聯合省財政、物價部門出臺了民辦義務教育學雜費減免等有關政策,制定了民辦教育管理扶持引導措施,加快了民辦義務教育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步伐。
四是建立健全監督評估制度,落實發展責任。各級政府制定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層層簽訂責任狀落實責任。教育督導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指標體系,建立了定期督導評估縣市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制度,依法開展兩項督導評估考核。
?。ǘ┩七M均衡發展,努力提升義務教育發展水平
近年來,全省認真落實《義務教育法》關于“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規定,在滿足老百姓“有學上”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其“上好學”的愿望,大力加強了均衡發展工作。
一是實施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在全國率先提出“合格即均衡”發展思路,將合格學校建設作為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抓手,連續五年作為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有效整合規劃、發改、財政、建設、國土等部門力量,累計投入90余億元,建成合格學校6145所。2007年,省政府下發《關于加強城市義務教育設施配套建設工作的意見》,按照“相對集中、方便入學、擴大規模、提高效益”的原則,組織規劃、建設、國土、教育等部門實施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擴容提質工程,有效緩解了城區“大班額”、“擇校熱”等問題。據統計,2005年,全省初中班額在56人及以上人數的班,占總班數的比例為54.7%;2012年大班額比例為39.94%,較2005年下降14.76個百分點。
二是積極推動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教育與人力資源部門密切配合,在全國率先啟動縣域內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改革試點,出臺《湖南省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均衡配置指導意見》,鼓勵與引導試點縣市區統一學校崗位結構比例,探索建立校長教師定期交流制度和工作任期制度,建立新進教師、骨干教師均衡配置與激勵機制,邁開了從省級層面推進縣域內教師均衡配置的步伐。
三是多形式擴充優質學校資源。在省里統籌指導、宣傳推廣基礎上,各地積極探索,創新優質教育擴充模式。將優質義務教育學校與薄弱學校、新建學校通過委托管理,作為其“二校”、“三校”捆綁發展,擴大優質學校比例;推行區內優質義務教育學校對口幫扶薄弱學校,全面開展教育資源、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等協作,將對口支援情況納入學校年度工作考核,提高薄弱學校辦學水平;積極推動區域內中小學信息技術建設,研發應用網絡教學資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ㄈ┲匾暶裆鷮颍袑嵕S護義務教育社會公平
教育是民生之首,全省以改善義務教育民生為導向,努力維護社會公平。
一是切實落實了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穩步推進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在免除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和教科書費的基礎上,按照小學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700元的標準,安排了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按照小學每生每年280元,初中每生每年417.5元的標準,安排了城市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按照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標準,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全省共有70萬寄宿生獲益。
二是切實保障了弱勢群體的受教育權益。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制定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標準,協調財政、民政、殘聯等部門整合資源,統籌殘疾人教育、康復和職業培訓,保障了殘障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要求,認真落實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收費一視同仁政策,實行就學條件與城市學生同等對待,2012年,全省共接受33.43萬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近接受義務教育;制定《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見》,積極實施“幸福留守學生工程”,及時疏導和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切實保障了全省250.97萬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三是切實抓好了校安工程、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學生用車管理等義務教育民生工程。第一,校安工程方面,共投入資金130億元,拆除D級危房797萬平方米,重建校舍13013棟921萬平方米,加固改造304棟37萬平方米,確保了校舍安全;第二,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方面,按照國家的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了試點縣市實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2012年,37個貧困縣、民族縣試行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共有155萬名學生享受了近20億元的營養膳食補助;第三,學生用車管理方面,在全國率先下發了《關于建立并完善學生用車(船)運營模式和管理機制的通知》,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公司管理、部門監管”的學生用車運營模式和管理機制,目前,全省大多數市州、縣市區成立了學生用車管理機構,不少縣市區安排了啟動資金,確保學生上下學用車安全。
?。ㄋ模┘訌娊處熽犖榻ㄔO,增強教師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一是以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師資建設為重點,積極實施農村學校教師公費定向培養專項計劃、農村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和中小學教師國家級、省級培訓計劃。截至2012年,累計為75個設崗縣5122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招聘特崗教師1.6萬人;共依托“國培計劃”培訓中小學骨干教師13.6萬人,通過“省培計劃”培訓骨干教師7.1萬人,通過“歆語工程”項目為我省民族地區培訓中小學英語教師400余名,通過專項計劃為民族地區培訓校長1000余名,有效提高了全省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改善了教師隊伍尤其是農村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
二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依法保障了教師合法權益。近年來,以教師資格認定、特級教師評選、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等綜合考評為推手,大力宣傳優秀師德典型,深入開展向英雄校長楊建一同志等師德楷模學習活動,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同時,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改革,省委省政府制訂實施《關于對武陵山片區農村基層教育衛生人才發展提供重點支持的若干意見》,在連片特困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設立鄉村學校和教學點教師工作專項補助資金,有效提升了教師待遇。通過這些措施,強化了義務教育教師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歸宿感。
?。ㄎ澹┘涌焱七M素質教育,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一是加強教書育人、推動教學改革。切實加強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美德和湖湘文化教育,扎實推進綜合類、實踐類課程建設,積極組織課內外藝術教育和陽光體育活動,構建科學合理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積極探索以增效減負為基本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二是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開展了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創建活動,在義務教育學校全面實施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推動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建設優質教學資源庫,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
三是加強督導檢查,規范辦學行為。積極探索“督政”與“督學”相結合,充分發揮教育督導在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規范義務教育辦學行為、保障義務教育健康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紀檢、監察、糾風、物價、教育等部門積極采取多種措施對教育亂收費、違規征訂教輔資料和違規補課等行為予以堅決打擊和制止,切實規范辦學行為。
三、存在問題
當前義務教育還存在著不少問題,面臨較大挑戰。
?。ㄒ唬┝x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仍然不高
一是城鄉、區域、校際不均衡現象仍然存在。城鎮“大班額”較為突出,“擇校熱”難以降溫。
二是教育資源仍顯不足。城鎮學校規劃和建設不到位。少數農村學校不合理的撤并,帶來寄宿資源短缺、學生走讀路途過遠、校車安全隱患等問題。
三是教師均衡配置難推進。優秀教師大量集中在城鎮地區,農村地區學科教師配備不齊,骨干教師匱乏,推動城鎮教師向農村流動的成效仍然不明顯,“派不進、留不住”的現象較為普遍。
?。ǘ┝x務教育發展環境有待優化
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門沒有認真履行義務教育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一些地方甚至還存在隨意到學校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的現象。個別家長法律意識淡薄,監護人責任不到位,有的甚至采取到學校鬧事等方式謀求個人利益,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秩序和社會穩定。
?。ㄈ┝x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有待完善
義務教育投入難以滿足發展需要,2012年全省小學、初中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分別排全國第28位、第17位。原有教育強省政策已經到期,教育投入后續增長乏力。有的地方現有政策落實不到位。
?。ㄋ模┙處熽犖榻ㄔO有待加強
一是教師隊伍的層次、區域分布及年齡等方面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音、體、美和英語、計算機教師普遍缺乏,農村學校尤為嚴重;普遍存在小學教師年齡偏大,隊伍老化的問題。
二是教師的績效工資等待遇沒有依法落實。近40個縣績效工資財政難以足額兌現,近30個縣市區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偏低。
三是教師人事管理體制不順。不少地方“管人”和“管事”嚴重脫節,直接影響了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四是教師培訓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一半的市州未按規定落實培訓經費,部分教師培訓機構服務能力不強,培訓效果不佳。
四、下一步打算
未來幾年是我省建設教育強省和義務教育發展的關鍵時期。全省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又好又快發展。
?。ㄒ唬┘哟罅x務教育法律法規學習宣傳貫徹力度
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掀起新一輪學習和宣傳義務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高潮。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的義務和責任,依法保障義務教育投入,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提高經費保障水平,確保義務教育的優先發展地位。
?。ǘ┥钊胪七M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繼續加快合格學校建設,按規劃完成合格學校建設任務,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全面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均衡配置,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編制標準;要有效化解大班額和擇校問題。
?。ㄈ┻M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制定完善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引導廣大教師踐行職業道德規范,潛心教書育人。繼續抓好農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計劃和特崗計劃的工作,實施好“國培計劃”和“省培計劃”。加強教師培訓,進一步提高教師整體水平。
要繼續深化教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認真落實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教師給予生活補助的規定,加大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鼓勵教師安心教書育人。
?。ㄋ模┲αx務教育有關民生工作
加大對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的支持力度。繼續抓好特殊教育重點建設項目,辦好特殊教育學校,深入推進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進一步落實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讀政策,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逐步擴大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補助范圍,確保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失學。
?。ㄎ澹┻M一步依法規范義務教育行為
依法建立和完善中小學收費管理和監控機制,嚴格規范中小學收費行為。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招生行為,嚴格管理義務教育的招生、編班,從源頭上給“擇校熱”降溫。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嚴肅處理節假日成建制補課、亂編亂發資料、按考分排隊等違規行為。
謝謝大家。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