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東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探索創新、改進提高,切實履行人大職權,為我縣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縣作出更積極有為的貢獻。
站在高處,科學決策促發展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內涵豐富,關系重大,許多決策措施都需要按照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要求提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決定。近幾年來,縣人大常委會圍繞建設“生態桂東、開放桂東、和諧桂東”的目標,先后聽取和審議了《生態縣建設總體規劃(2011-2020年)》和《關于開展三年城鄉綠化攻堅活動(草案)的議案》,作出了《關于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生態大縣的決定》、《關于批準生態縣建設總體規劃的決議》。縣人大常委會在審議財政預算時督促政府加大了對生態建設的投入,縣財政每年安排資金4000萬元分別用于發展壯大花卉苗木、茶葉產業及綠城攻堅和生態文明創建。全縣生態農業產業進一步壯大,茶葉、花卉苗木等產業初步形成規模化發展趨勢,全縣已建成茶葉基地7.6萬畝,花卉苗木基地4萬畝,打造了“萬畝茶葉觀光園”,“百里花卉苗木走廊”,我縣被列為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示范縣,“玲瓏茶”成功創建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縣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總攬,以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以憲法法律為依據,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按照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是否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是否符合生態文明建設決定精神,是否有利于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標準,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集體行使職權,及時、依法對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事項進行審議,作出決議、決定,以重大事項決定權促進決策民主化、科學化,促進改革發展穩定,促使民生問題的有效解決,切實維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謀在新處,依法監督重實效
生態文明是我們黨和政府踐行科學發展的一大創舉,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探索,需要我們勇于創新、大膽探索,有的放矢地選擇議題,依法開展監督,注重監督實效,扎實推進生態經濟快速發展。縣人大常委會堅持把決定權與監督權結合起來,把人大監督延伸到決議貫徹執行的全過程,采取視察檢查、聽取審議工作報告、調查研究等形式,搞好跟蹤監督。為督促落實《關于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生態大縣的決定》,縣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了全縣造林綠化工作專項工作報告,分別聽取和審議了縣人民政府關于綜合治理環境污染、加強環境保護、生態農業產業建設、漚江流域綜合治理等工作報告,并交辦了審議意見,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發布了保護候鳥資源的通告,實施封山育林,嚴格木材采伐,增加了生態建設和保護的投入,有效促進了全縣生態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2%。同時,在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工作報告后,及時把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意見和建議融入“一府兩院”工作之中,督促政府認真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確保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落到實處。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為人大監督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空間,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應該堅持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途徑。一是在監督的形式上開拓創新。應該充分尊重生態建設的科學性,針對監督主題和內容,積極吸納相關專業人員和代表參與監督過程,使監督活動看問題抓得準,提出的監督建議有技術含量。注重把人大監督與其他的社會監督形式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人大監督為龍頭、其它監督主體積極配合的監督工作新格局,通過優勢互補,實現對生態文明建設過程監督的立體化、延伸式和全覆蓋。二是在監督的內容上開拓創新。在生態監督內容的選擇上,首先應注意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根據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確定監督重點,選擇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始終把握社會發展變化的新形勢,始終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心,始終把握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不斷充實監督內容,拓展監督視野,提升監督實效,實現與時俱進。
想在深處,凝心聚力強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參與,只有深入開展群眾性的生態文明創建活動,不斷集中群眾的智慧,總結群眾的經驗,才能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基礎,真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縣人大常委會先后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就環境保護與生態農業產業、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情況,開展專題視察、調研,要求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嚴格執法,嚴控污染,認真完成環境污染整治任務,扎實推進工業園區和城鎮生態體系建設,進一步改善和優化生活、生產環境。組織部分省、市、縣人大代表就漚江流域水源保護情況開展視察,針對存在的河道采沙、兩岸污染治理等問題,交辦視察意見,要求認真執行漚江流域綜合治理,優化流域生態環境。
人大代表來自各行各業各個方面,最了解群眾的愿望和呼聲,最清楚當地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要充分發揮人大代表這一優勢,切實為代表履職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保障,使廣大代表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示范帶動者,引導全社會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合力。在具體工作中,要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新知識,進一步加強代表學習培訓,不斷開闊眼界和思路,努力提高人大代表的生態意識,促進人大代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要經常性組織代表圍繞資源和環境保護工作開展調研、視察、執法檢查活動,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加強代表對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議案、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辦理落實,堅持一抓到底,直至問題解決。要健全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工作機制,通過代表接待選民、代表進社區等形式,廣泛聽取基層群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建議,使相關決策更好地體現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要通過各種形式,督促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切實提高全民的資源環境意識,提高公眾參與資源和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在全社會營造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
干在實處,提升素質優效益
“打鐵還須自身硬”,加強人大自身建設,提升素質和能力,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礎,更是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的重要條件。近幾年來,縣人大常委會結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需要,通過學習培訓和外出考察等多種形式,逐步提高對生態文明豐富內涵的認識。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加強規范化、制度化建設,使人大的各項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實提高了履行職責的能力,實現了人大及其常委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效益的最大化。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科學的系統工程,人大參與生態文明建設,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舍本求末。縣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立足各項職能,立足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相互促進,立足科學發展與地方實際的有機結合,加強自身建設,轉變工作作風,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了解本地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現狀,及時掌握存在的問題,根據不同階段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和經濟發展狀況,把握好人大工作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的著力點,要在資源綜合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發展循環經濟等各項政策和措施的落實上,在加大解決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突出問題上,在督促節能降耗、合理利用資源上,依法行使人大各項履權,干就干在實處,從而對生態文明的階段性建設起到更加有力的促進作用。(責任編輯:陳柳)
來源:桂東人大
作者:李運球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