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和贊揚。
一、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代表履職能力
作為一名區人大代表和鄉黨委書記,他的一言一行都關系著黨和政府的形象,關系著黨群、干群關系。自他當選人大代表以來,盡職盡責,不辱使命,不遺余力的做好人大代表的各項工作。作為一名有著多年農村工作經驗的人大代表,他深知學習的重要性,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同時也帶領全鄉干部職工學,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理論知識和十八大精神,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尤其是關于征地搬遷方面的知識。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他還認真學習了《憲法》、《代表法》、《選舉法》和《地方組織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積極參加區人大常委會開展的相關活動,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了解人大基本制度,掌握人大的議事規則和工作程序,增強代表意識、監督意識。在自己學習遇到困難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他虛心向老代表學習請教,與他們廣泛交流,學習他們豐富的履職經驗和務實為民的精神,讓自己很快進入角色,擔負起代表的神圣使命。
二、密切聯系群眾,發揮代表橋梁紐帶作用
人大代表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和橋梁,是反映民意的重要民主渠道。張軍同志常說:“只有與群眾交談、接觸,才能真正了解群眾的需要,才能為群眾鼓與呼”。為更好地發揮人大代表的紐帶和橋梁作用,把群眾的心聲帶到大會上去,他創新工作方法,在全區首創干部職工去向表,包括電話號碼在內的有關信息在鄉政府大院顯著位置予以公布,變成了與廣大百姓溝通的“連心橋”。此外,他經常走訪群眾,通過走訪慰問、電話聯系、代表活動日等多種形式,征求群眾對黨委、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的意見;在工作空閑之余或雙休日,組織召開群眾座談會,傾聽群眾的建議和意見,將群眾意見一條條、一款款地記錄下來,整理成書面材料。對于群眾意見大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向上級黨委、政府或人大常委會反映,對于能在轄區范圍內解決的小問題,組織、敦促鄉政府和村黨支部、村委會即時處理,不能立即解決的,要求給群眾一個明確答復。在他當選人大代表期間,他先后走訪選民1000多人次,深入實地專題調查10余次,走遍了全鄉7個村72個村民小組。
三、一心為民辦事,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張軍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帶領鄉黨政一班人扎實開展為民服務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良好發展,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贊揚。一是大力改善村民出行條件。協調資金10萬元,修建了趴坡村便民橋,方便周圍群眾300人出行;協調資金10萬元,完成了蒲天垅村砼村道建設,改善了蒲天垅村7、8組老百姓出行條件。二是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向上積極爭取項目資金800余萬元,完成了雙管溪水庫大壩整修和板木溪水庫南干渠防滲工程、恢復板木溪水庫南干渠道水毀工程和鹿角沖山塘、羅子坡山塘除險加固,涉及農田5000余畝,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硬件保障。三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209戶共337人辦理了城鄉低保,保障了困難家庭基本生活;發放各類優撫救助資金40余萬元,惠及近2000人;積極落實五保供養政策,40名五保對象得到有效照顧;積極向上爭取,把我鄉長泥坡村納入失地無地農民“社保、醫保”全市試點,為失地無地農民未來的生活打下基礎。四是深入開展扶貧開發。為使趴坡村能夠盡快脫貧致富,他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一年不到的時間里,他深入趴坡村調研10余次,一邊查看趴坡實際情況,一邊與村民交流如何致富,一邊和區扶貧工作小組溝通脫貧辦法,一邊又積極向區扶貧辦銜接匯報,現如今,在趴坡村建起了350畝金銀花基地,為鶴城區最大的金銀花基地,趴坡村整體納入了區重點扶貧對象,計劃在3年內實現全面脫貧。五是不斷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幫助66戶村民完成危房改造,解決改善群眾居住環境172人;完成了劉塘路23戶安置房建設,使72人搬進了新居;完成高鐵安置區、汽貿城安置區和劉塘路39畝安置區的“三通一平”,預計可安置村民193戶714人。六是抓好各項惠農補貼工作。發放各類補貼62.3萬元,其中:糧食補貼24萬元,農機補貼9.2萬元,家電補貼12.4萬元,汽車摩托車補貼16.7萬元。七大力開展鄉村清潔工程。投入20余萬元對草堰溪流域及周邊環境進行了集中整治、修建20余口垃圾池、添置50余個垃圾桶(婁),使我鄉環境基本達到了“綠化、凈化、美化、亮化”的總要求,保持了我鄉良好的形象。
四、積極建言獻策,真實反映全鄉社情民意
為掌握民情,廣泛集中民智,準確反映民意,他以有限的能力,無限的情感,負責的態度,深入群眾之中,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收集了大量素材,尤其是楊村紅綠燈處環境衛生和環城路楊村段的灰塵滿天的問題,他先后走訪了附近村民50余戶200余人。他在會前認真準備,通過歸納提煉寫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針對性的建議,在鶴城區第四屆人代會上,向區人大提交了《關于加強楊村紅綠燈沿線環境衛生的建議》的議案,得到了區人大的高度重視。同時,他又發揮區人大代表和鄉黨委書記的作用,積極同市環衛處、市渣土辦、區公用事業局等市、區8個部門和單位協調20余次。目前,楊村紅綠燈處已納入市環衛處日常清掃保潔范圍,環城路楊村段實行了全天候不間斷地灑水去塵,使問題得到較好解決,這充分表明了他真心為民、為民辦實事的能力,更說明了他善于協調,加強監督,認真抓好落實,最終將群眾的愿望轉化為現實的超強工作能力。
五、站在全局高度,創造人大良好工作條件
在鄉里,張軍常說:“重視支持鄉人大工作既是黨委的職責所在,也是鞏固黨執政地位的需要”。作為鄉黨委一把手,他十分注重引導人大圍繞黨委中心任務和專項任務工作,努力為鄉人大參政議政提供廣闊平臺,使鄉人大工作與黨委、政府工作協調有序,形成合力。他主張不論是鄉黨委、政府,還是村“兩委”班子,任何關系民生的重大會議都要要求鄉人大主席、人大代表列席,任何重大決議都要先征求人大代表意見,任何一項工作的進程都要深入到人大代表中進行調研檢驗。在每次的鄉黨委會議上,張軍同志總是強調鄉黨委、政府及各站所要不斷強化人大意識,黨委、政府的每次重大決定、大項工作都要現經過人大審議,并將鄉人大開展的全鄉滿意度測評結果直接納入全鄉干部職工年終考評。同時,按規定落實人大學習培訓等費用,確保鄉人代會、人大工作會、執法檢查和人大代表視察調研等經費充足到位,為鄉人大開展各項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當干部就要讓群眾滿意,當代表就要為群眾代言,當書記就要帶領群眾走上小康路。”這是張軍同志擔任楊村鄉黨委書記以來經常說的話。2012年,在張軍同志的帶領下,楊村鄉完成鄉內生產總值2.9億元,同比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9835元,同比增長25%;這些成績的取得,他非但沒有一點驕傲,并且還在心里也暗暗給自己定下了今后的工作守則:誘惑面前“硬”一點,工作面前“高”一格,群眾面前“矮”一點,困難面前“搶”一步,決策面前“勝”一籌,權力面前“慎”一點。今后,他將繼續用心做事,履職為民,將矢志不渝,奮勇向前,讓人大代表這一光榮而神圣職務熠熠生輝、璀璨奪目。(責任編輯:陳柳)
來源:懷化市人大
作者:楊小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