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上午,湖南省人大環資委組織省內多家媒體和環保志愿者,到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飲用水衛生監測情況調研。
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姜玉泉、吳正輝,環資委委員王曉光、吳建平、邱則有、彭根南,省人大代表高偉榮,環資委監督處等負責人出席匯報會。
調研組一行在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室。
•14個市州已全部納入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
•106個指標中湖南各市州平均只能檢測60個
•飲用水42個常規指標檢測合格率為80%-90%
本網3月20日訊 近日上海松江黃浦江等出現的死豬江葬現象,使水質安全再一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如何保護好生活飲用水水質安全?監測無疑是關鍵一舉。3月19日,省人大環資委率隊到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研我省飲用水衛生監測情況。由于檢測能力不足,我省監測指標數量尚不能達到國家標準,急需加強飲用水衛生監測能力。
2012年7月1日,我國實施新的《生活飲用水標準》,將原有的水質監測指標數量增加到106項。2012年,我省14個市州及24個監測能力較強的縣、市、區開展了飲用水衛生監測,并納入全國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據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李俊華介紹,2012年湖南省將14個市州全部納入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監測對象主要以城市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農村學校內自建設施供水和農村分散式供水為主。
針對農村飲水安全,我省還設立了2000個監測點,包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883處,農村集中式供水117處。監測覆蓋農村人口754萬人,全年采集水樣8000份,新增鉛、汞、鎘、鉻等4個重金屬指標,并在豐水期抽取10%的飲水安全工程監測點檢測42項常規指標。
目前,省疾控中心能檢測42個常規項目(其中2項放射性指標需在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檢測)和62個非常規項目,2個項目因缺乏設備不能檢測。按照2007年出臺的新國家標準,湖南飲用水水質檢測能力還有待提高。李俊華還透露,全省14個市州也沒有一個具備檢測106項指標的能力,大都只能檢測5070項,平均為60項。對包含在內的42個常規指標檢測,除長沙市具備檢測能力外,其他13個市州都不能滿足要求,全省14個市州常規指標檢測能力平均為37項。在縣區,這個數據更小,縣級檢測能力大都在20-30項。
省人大環資委的委員們認為,針對目前我省疾控機構檢測設備匱乏、檢測經費嚴重不足、檢驗人員數量不足的情況,建議省疾控中心牽頭,抓緊研究并提出解決方案,以便進一步完善監測網絡,建立預警機制,加強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保障監測網絡正常運轉。
“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社會關注度高,老百姓的期盼度高,沒有監測能力是不行的。”調研期間,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姜玉泉強調,飲用水水質監測機構還須提升監測能力,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進一步細化對基層供水單位和員工的監督,提高水質監測的覆蓋率和頻率。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陳柳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