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碧蓉代表
【百姓呼聲】
近年來,常德加強了學雷鋒和志愿服務的力度,主要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紛紛建立了學雷鋒志愿服務站,最近還開展了“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活動,效果很不錯。但是,有些單位和部門把志愿服務站當成擺設,雖然掛了牌,但沒有完善組織機制,很少開展活動。有的服務站甚至只在應對各種突擊檢查時,才根據上級的通知安排志愿者“上路”、“站崗”,可謂徒有虛名,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真心希望各級政府和部門能進一步建立健全學雷鋒活動的常態化機制,扎實搭建平臺、做好宣傳,讓學雷鋒不走過場,讓社會愛心能匯江入海長流不息,讓雷鋒精神熠熠生輝永不過時。
常德市自來水公司 志愿服務站站長 周春
【回音】
“墻上有制度,下面有行動”
全國人大代表,株洲市殘聯副理事長、黨組成員 戴碧蓉
雷鋒精神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大力弘揚,身體力行。但當前,“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四月走”的現象依然存在。正如這位同志所反映的那樣,開展的一些學雷鋒活動,設立的志愿服務站,完全是“做樣子”、“走過場”,從而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和作用。
如何確保雷鋒精神永不過時,首先要完善學雷鋒活動的常態化機制。不光是要搭建學雷鋒活動的平臺,如建立志愿者服務站、義工組織等,還要健全開展相關活動的制度,并建立監督機制,確保“墻上有制度,下面有行動”。而且,這種監督要實行上下聯動,如志愿者服務站的活動情況,既要有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也要由服務對象來評判、打分,這樣才能避免弄虛作假情況的出現。
其次,應當發揮媒體的宣傳作用,加強輿論引導,使雷鋒精神入腦入心,自覺成為行動的指南。上世紀60年代宣傳雷鋒以及“草原英雄***妹”、歐陽海等英雄模范時,我們的媒體還沒有今天這么發達,卻注重宣傳先進事跡,弘揚正能量,從而在社會上廣泛形成了學英模的良好氛圍?,F在有的媒體卻熱衷于炒作一些花邊新聞、八卦新聞,這就容易對人們的價值觀產生誤導。這次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如果多加強這方面的宣傳教育,潛移默化下,大家都能樹立學雷鋒的意識,自覺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雷鋒自然就會留在我們的身邊。
此外,建立激勵制度,特別對那些見義勇為、扶貧幫困的普通群眾進行表彰獎勵,從而激勵更多的人投入到學雷鋒的活動中。
【樣本】
長沙:創新載體
深化學雷鋒活動
著眼于增強實效性,長沙不斷用創新載體的方式深化學雷鋒活動。如開辟“雷鋒號”志愿者工作站,在社區搭建為老百姓做好事的固定基地;依托公交出租車公司成立“雷鋒車隊”,在全國率先發起“愛心送考”,先后幫助600多萬名考生順利走入考場、走進高校;以雷鋒最樸實的“這是我應該做的”這句話為主題,大力開展“推廣雷鋒故鄉流行語——這是我應該做的”主題活動。如今,長沙市的學雷鋒小組增加到4萬多個、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增加到3000余支、學雷鋒志愿者增加到36萬人,形成了一股弘揚雷鋒精神、傳播文明新風的強大社會力量。
(本報北京3月6日電)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