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民族華僑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省民族團結進步行動組委會副主任 石光明
(2010年3月23日)
同志們:
今天的會議,是根椐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行動實施方案,經省人大常委會、省人民政府領導同意召開的。
主要內容是總結回顧2009年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行動,研究部署今年行動的主要任務,表彰獎勵2009年行動中的先進單位和好新聞作品。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領導對民族團結進步行動非常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干部群眾充滿期待。為了籌備開好會議,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戚和平,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組委會主任劉蓮玉,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組委會副主任劉力偉,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省組委會副主任袁建堯等領導分別作了重要批示。今天,蓮玉副主任、力偉副省長、建堯省長助理都出席會議并將作重要講話。領導的關心重視,基層群眾的支持,是我們開展工作的不竭動力和根本保證。下面,受省組委會的委托,我向大家報告2009年行動的工作情況和今年的主要安排。
一、關于2009年的工作回顧
2009年,是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行動的起步之年。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民族團結進步行動組委會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促進團結和諧、加快富民強省”為主題,采取集中宣傳、專題調研、督促檢查等形式,認真組織了一系列活動,為進一步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順利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較好效果。回顧起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切實加強領導,實現良好開局
去年是建國60周年,又恰逢國務院召開第五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為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關于加強民族工作的指示精神,構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長效機制,省人大常委會和省人民政府在全省組織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行動”,成立了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蓮玉任主任,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力偉、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省長助理袁建堯任副主任的民族團結進步行動組委會,組委會由省人大民僑外委、省民委等30個省直單位組成。省人大常委會將“民族團結進步行動”列為人大監督工作四大主題活動之一。2009年5月4日,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行動”組委會全體會議暨動員會議在長沙召開,對行動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組委會主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蓮玉,組委會副主任、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省長助理袁建堯出席會議并講話。
為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行動,組委會制定了“民族團結進步行動”實施方案、組委會成員單位職責和宣傳報道方案,明確了指導思想和主題,確立了工作思路和活動機制,突出了“鞏固團結和諧、促進繁榮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的行動內容,采取“統一組織、人大牽頭、多方配合、上下聯動”的方式在全省范圍內逐步開展。省組委會30個成員單位根據統一部署,把本部門本單位職責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有機結合,認真組織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行動。各市州按照“分類指導、分類實施”的要求先后啟動。截止2009年底,湘西自治州、邵陽、株洲、懷化、長沙、常德、張家界、郴州、婁底、衡陽10個市州正式啟動,成立了組委會,做到了有機構、有方案、有人員、有經費、有活動、有影響。
(二)圍繞行動主題,開展集中宣傳
2009年8月,湖南省民族團結進步行動集中采訪報道活動正式啟動。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蓮玉、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力偉出席啟動儀式并為采訪團授旗。省委宣傳部、省人大民僑外委、省民委和省廣電局等單位負責同志及新華社湖南分社、人民日報湖南分社、光明日報駐長沙記者站、湖南日報、湖南衛視、湖南經視、湖南人民廣播電臺、三湘都市報、瀟湘晨報、紅網、《人民之友》雜志社、《民族論壇》雜志社、省人大門戶網站、省政府門戶網站等媒體的負責人及記者參加了啟動儀式。劉蓮玉副主任在啟動儀式上指出,當前加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促進共同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要求各地各部門和各新聞單位一定要深化認識,達成共識,共同把這次宣傳報道組織好、安排好、實施好。會后各新聞單位派出記者分成2個組,由省人大民僑外委、省民委負責同志帶隊,赴懷化、湘西自治州、張家界、邵陽、永州、衡陽市采訪,并對省民委、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交通廳、省扶貧辦等省直單位進行了重點采訪。
據初步統計,這次全省新聞媒體刊發播報稿件300多篇,其中,中央、省級新聞媒體80余篇。宣傳報道突出了五個重點:
一是大力宣傳我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和深刻變化。湖南日報開辟“ 2009年民族團結進步行動”專欄,推出系列報道。湖南衛視、經視在黃金時段推出專題報道。這次集中采訪報道,充分宣傳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民族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和寶貴經驗,民族地區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少數民族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巨大成就,展示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二是大力宣傳改革開放30年來我省民族法制建設的歷史進程及顯著成效。新聞媒體通過專題采訪報道,以我省人大民族工作為切入點,宣傳了我省民族法制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如湖南日報推出的《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訪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蓮玉》、《民族地區邁向法制時代》等報道,著重介紹了省人大及其常委會高度重視民族法制建設,在經濟立法、社會立法、民生立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在民族法律法規監督工作方面取得的實效。31部現行民族法規有力助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監督工作的開展有效保障民族法律法規貫徹實施。
三是大力宣傳各級各部門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所做出的積極努力和有益經驗。新聞媒體緊扣主題,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民族教育為主線,挖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題材,進行了大量宣傳報道。如“三湘黃牛第一縣”的報道生動反映了新晃侗族自治縣黃牛養殖業和肉牛加工業,帶動3萬農民脫貧致富,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
四是大力宣傳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文化遺產和民俗風情。記者們深入到湘西自治州土家苗寨、桑植縣芙蓉橋白族鄉、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實地采訪,親身體驗苗族鼓舞,土家族茅古斯舞、白族杖鼓舞、桑植民歌、花瑤挑花、嗚哇山歌等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通過集中宣傳報道,增強了全社會對民族文化的保護意識,營造了保護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圍。
五是大力宣傳各地涌現出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和模范事跡。重點報道了湘西自治州龍山縣與湖北恩施州來鳳縣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團結奮進的動人事跡,龍山、來鳳兩縣連續三屆同時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共同譜寫了民族團結進步的贊歌。江華瑤族自治縣濤圩鎮石井坳村和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新華鄉龍集村毗鄰,瑤族同胞和睦共處,成為兩省區村民之間民族團結的典范,也是湘桂邊界各民族團結的一個縮影。同時也重點宣傳了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交通廳、省扶貧辦等省直機關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個人的先進事跡。
與此同時,10個市州組委會也積極組織報刊、電臺、電視、廣播、網絡等新聞媒體,采取專版、專欄、專題等形式,宣傳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推介先進典型。株洲市在宣傳中注重聯系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找準宣傳報道與群眾切身利益的結合點,聯系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找準宣傳報道與民眾心理的契合點,聯系全市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找準民族情感的共鳴點,抓住該市為全省唯一連續5次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這一亮點展開報道。湘西自治州、邵陽、懷化、衡陽市充分利用省組委會組織中央、省級新聞媒體采訪報道的有利時機,上下聯動,組織市級新聞媒體參與采訪報道,大張旗鼓宣傳民族團結典型、大力推介民族團結進步經驗,營造了聲勢,擴大了影響。邵陽市以隆回花瑤文化為題材,在宣傳民族文化和展示民族風情的同時,促進民族文化與旅游開發的有機融合。懷化市組織新聞媒體對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的芷江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模范個人全國人大代表、苗鄉致富帶頭人傅錫和等先進典型進行專題采訪,在全市各新聞媒體開辟專欄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宣傳報道,收到良好效果。
(三)切實履行職責,推動協調發展
組委會各成員單位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并對履職情況進行了認真總結,向組委會報送了總結材料。
一是出臺政策措施,助推民族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省民委抓住國務院召開第五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和全國民族文化工作會議的機遇,認真履行職責,積極當好省委、省政府參謀,推動出臺支持發展少數民族事業優惠政策,完善民族工作領導機制,協調組織各委員單位為民族地區辦實事,認真指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省財政廳堅持把扶持和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作為制定財政政策的主要目標,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逐步增加了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預算,專項用于扶持民族鄉的發展。省發改委認真研究政策措施,著力推進湘西地區開發,重點扶持大湘西地區39個縣(市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進程。省交通廳針對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自籌資金能力弱的實際,提高民族地區交通建設補助標準,高速公路建設資金全部由省負責籌措,對國省道干線公路建設資金予以傾斜,去年重點推進貫穿湘西地區的國道209線改造。省經委黨組專題研究落實民族團結進步行動職責,針對我省民族地區工業經濟總量偏小的實際,制訂工作方案,在節能項目資金、企業技改專項資金和新型工業化專項引導資金安排上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支持。省農辦在安排新農村建設、縣域經濟發展、農村能源建設項目時優先照顧民族地區。省扶貧辦針對我省民族地區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的實際,實施產業扶貧、素質扶貧、基礎扶貧、生態扶貧等幫扶措施,進一步增強了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省農業廳積極指導民族地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產品深加工。省水利廳對民族地區實行政策上著力引導,規劃上重點考慮,項目上盡力安排,服務上不斷跟進,保障民族地區的防洪安全、糧食安全、生態用水安全。
二是著眼規范長效,扶持民族地區社會事業發展。省教育廳下發了《湖南省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規定從2009年秋季起,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必須開設民族團結教育課程,同時將民族團結教育內容納入小學階段考查和中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高考范圍,計劃用5-8年時間,使民族地區85%的義務教育學校達標,區域內資源配置、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達到比較均衡,弱勢人群義務教育水平明顯提高。省科技廳與湘西自治州于2009年5月簽訂科技工作會商協議書,為增強民族地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經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省人事廳率先出臺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的實施細則,在公務員考錄中實行傾斜政策,明確民族自治地方、民族鄉(鎮)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務部門錄用公務員時,可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對少數民族報考者在學歷和職位設置條件等方面予以適當照顧。省衛生廳對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后少數民族地區新增的地方財政配套補助,明確和堅持以省級財政承擔為主。省文化廳積極指導民族地區開展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申報工作,2009年推薦110個省級項目參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評審,其中民族地區占54個,促進了對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
三是圍繞利益保障,切實幫助民族地區改善民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加強民族地區城鄉就業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實施湘西技能扶貧培訓工程,對湘西地區32個貧困縣農村貧困家庭每戶1人實行免費技能培訓并幫助轉移就業,重點支持湘西自治州建設國家級社會保險服務中心。省林業廳當年對全省24個民族縣安排林改專項經費5557萬元,推動了民族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增加生態公益林補償面積148萬畝,增加補償資金773萬元,使少數民族林農增加了實惠。省民政廳在安排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老區開發等資金和項目時對民族地區給予傾斜,改善了民族地區的民生。
四是加強執法調研,督促貫徹實施法律法規。省人大民僑外委抓住民族法律法規實施中的薄弱環節和民族地區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會同有關方面積極開展專題調研和跟蹤檢查,促進了“一法兩規定”實施情況審議意見的整改落實,推動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資金減免、生態補償機制、人才隊伍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問題逐步解決。去年9月,配合全國人大民委調研組對我省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與民生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深入民族自治地方,就我省民族地區比照西部大開發政策落實、配套資金減免、軍事禁區縣財政補償、生態公益林補助標準等問題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寫出了調研報告,引起了高層關注。湘西自治州“啟聰扶貧援助”、城步苗族自治縣奶牛規模化養殖、江華瑤族自治縣林農口糧等問題已引起中央有關部委和省政府重視。省人大民僑外委對我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還會同省民委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情況開展了調查研究,推動了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工作。
(四)堅持協調聯動,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各市州組委會在積極主動開展宣傳教育的同時,從各地實際出發,采取專題調研、執法檢查、工作視察等多種形式,推動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一是重視散居少數民族發展問題。長沙市組委會督促成員單位認真落實職責,市交通局與開福區漢回村建立對口扶持關系,在交通綜合規劃、建設資金安排上實行傾斜,漢回村提前實現戶戶通水泥路目標,成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株洲市組委會深入炎陵縣龍渣瑤族鄉和瑤族村調研,撰寫了《關于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建議》,經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審議后轉交市政府,建議在財政投入及優惠政策上加大對民族鄉村發展的扶持力度,市、縣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扶持資金并列入預算。常德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對全市4個民族鄉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并形成檢查報告交市人民政府辦理。郴州、衡陽市對民族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扶貧開發進行了專題調研。宜章縣組委會將莽山瑤族鄉通村公路建設問題的專題調研報告提請縣人大常委會審議后,縣政府已將該鄉通村公路建設列入今年計劃。
二是推動保護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湘西自治州和邵陽、懷化、張家界、郴州、永州等市開展了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專題調研,弄清了保護工作的現狀,提出了進一步加強保護工作、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的建議。
三是促進加強城市民族工作。婁底、長沙、岳陽、常德等市積極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路子。冷水江市組委會深入企業和社區調研摸底,掌握了散居少數民族基本情況,督促協調有關部門解決了部分少數民族貧困家庭低保問題。
一年來,我們邊實踐探索,邊思考總結,有以下幾點體會:
必須爭取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明確工作指導思想。民族團結進步行動是人大民族工作的方法創新,是進一步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有益嘗試。在全國也屬首創,沒有現成經驗可資借鑒。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領導非常重視和支持民族團結進步行動,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省人大常委會把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戚和平同志十分重視,親自指導民族團結進步行動。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蓮玉親自帶隊赴民族地區考察調研,借鑒外省有益經驗,提出工作思路。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力偉、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省長助理袁建堯分別出席動員大會和宣傳報道啟動儀式,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提出明確要求。在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的重視指導下,組委會明確了行動的主題,即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促進團結和諧,加快富民強省。提出了低調起步,依法推進,堅持主題,突出實效,正確引導,強化協調的工作思路。各級人大、政府領導均擔任本級組委會主任、副主任,參加組委會組織的調研和集中采訪活動,支持和指導活動的開展,為活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和領導保證。各成員單位認真履行職責,在積極配合組委會開展集中采訪、調研檢查的同時,按照工作職責,從本部門工作實際出發,努力為民族地區辦實事、辦好事。
必須堅持正確導向,充分發揮媒體宣傳和輿論監督作用。民族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都很強,加強宣傳引導,是開展民族團結進步行動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條件。組委會及各成員單位堅持把宣傳引導貫穿于“行動”全過程,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認真研究制定詳細的宣傳報道方案,組織新聞媒體深入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開展集中采訪報道,宣傳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及民族法律法規,宣傳建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省民族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傳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進一步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偉大祖國好、改革開放好、民族團結好”的主旋律,使“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深入人心,為民族團結進步行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必須服務全省工作大局,構建新時期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民族團結是國家長治久安、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組委會圍繞大局,緊跟核心,緊扣中心,緊貼民心,努力在促發展、促民生、促和諧上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把開展民族團結進步行動與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繁榮有機結合起來,與解決實際問題、保障改善民生有機結合起來,與理順群眾情緒、促進和諧穩定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督促各級各部門切實加大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幫扶力度,在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采取更多的優惠措施,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讓全省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進一步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回顧一年的工作,民族團結進步行動實現了良好開局,取得了明顯成績。這是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成員單位和各市州通力協作的結果,是新聞媒體及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組委會及辦公室全體同志辛勤努力的結果,對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但對照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新形勢和少數民族群眾的新期盼,我們的工作還有一些差距,如宣傳教育沒有形成常態化,政策措施的配套相對滯后,各市州工作發展不平衡,各成員單位的履職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改進。
二、關于2010年的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制定“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行動搶抓機遇、全面展開的重要一年。今年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行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促進團結和諧、加快富民強省的工作主題,圍繞“轉方式、調結構、抓改革、強基礎、惠民生”,督促檢查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解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推動我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健康發展。按照這一指導思想,2010年行動的總要求是:抓宣傳教育,促團結和諧;抓政策配套,促發展轉型;抓法制建設,促民生改善。
1、持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貫徹《黨和國家民族政策宣傳教育提綱》,認真落實中央、省委關于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的工作部署,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結合省政府今年將召開全省第五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積極組織各級新聞媒體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廣泛深入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宣傳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的優秀事跡。促進建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長效機制,于9月在全省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在集中宣傳形成機制的同時,堅持和加強經常性的宣傳教育工作,使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常態化,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開展。
2、著力推動民族法律法規貫徹實施。加強民族立法工作,認真辦理省十一屆人大第三次會議期間代表提出的關于修改《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若干規定》的議案和關于修改《湖南省散居少數民族工作條例》的議案,切實抓好這兩個法規修改的立法調研。繼續抓好省人大常委會關于貫徹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國務院、湖南省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若干規定的情況報告審議意見整改落實的跟蹤檢查,督促政府及職能部門制定配套政策措施。開展《湖南省散居少數民族工作條例》實施情況的執法調研,重點調研民族鄉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以及“清真三食”工作和城市民族工作。
3、積極促進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改善民生。圍繞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各成員單位認真履行職責,確定工作重點,努力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辦實事,為民族團結進步行動增實效。重點圍繞民族地區落實中小企業支持政策,解決融資難問題和高海拔山區扶貧開發問題,組織開展專題調研。以解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特殊困難為切入點,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對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 發展規劃的調研,推動制定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
4、認真實施民族地區“啟聰扶貧計劃”。解決民族地區0-6歲聾殘兒童聽力言語殘疾問題,提高民族地區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質,是事關民族團結進步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根據組委會下發的《湖南省民族地區“啟聰扶貧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在省組委會和“啟聰扶貧計劃”工作協調小組的領導下,按照全面摸底、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覆蓋全省的要求,各市州組委會認真組織協調,做好0-6歲聾殘兒童全面摸底工作,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認真履職,協同配合,共同推進,力爭實現2010年在民族地區實施40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目標,造福少數民族聾殘兒童。
同志們,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行動已經開了個好頭。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我們更加緊密團結,認真履職,通力合作,扎實工作,努力把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行動推向深入,推向高潮,形成機制,打造品牌,為推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實現科學跨越,加快富民強省做出應有的貢獻!
來源:省人大民僑委辦公室
編輯:redcloud